|
|
|
|
|
蜻蜓是不完全變態的昆蟲,生命週期包括卵、稚蟲和成蟲。我們一般常常看到會飛行的是成蟲,而生活在水中的稚蟲則較少人會認識。蜻蜓稚蟲的形態跟成蟲有很大的差別,牠們形狀多變,有長條形、橢圓形、方形或近三角形,但身體都是扁平和啡褐色,這些形狀和顏色使稚蟲能夠好好的隱藏於水底之中。
蜻蜓稚蟲是肉食性的,生活於水底的稚蟲多以小魚、蝌蚪等為食物。牠們的口部構造十分特殊,下唇特化變得巨大,平時是以摺疊形態覆蓋在頭部下方,當有獵物經過稚蟲的前方時,下唇就會迅速彈出並抓住獵物,這個過程在一瞬間便完成,獵物也來不及反應。
蜻蜓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以稚蟲的形態渡過,成蟲階段所佔的時間相對較短。稚蟲在水中經過多次蛻皮後,在合適的季節及時間,就會羽化成我們常見的美麗蜻蜓成蟲。如果想對蜻蜓的一生有更多的了解,可以在經過池塘和溪澗的時候,細心留意一下水底,可能會發現這些奇特的蜻蜓稚蟲。
(相片﹕黃狹扇蟌、霸王葉春蜓、亞力施春蜓的稚蟲(上圖)及捕食蝌蚪中的蜻蜓稚蟲(下圖))
|
|
|
|
|
蜻蜓是水生昆蟲,稚蟲階段在水中生活,成蟲則會在水體附近覓食。因此蜻蜓調查的工作,總是環繞池塘、河溪及沼澤等等的淡水生境進行。然而,部份蜻蜓為了減少物種間對食物或棲息處的競爭,慢慢演化出對咸淡水生境的適應能力或轉移活躍於這些位於海岸邊緣的生境,如紅樹林沼澤。
在香港,這些偏好咸淡水生境的蜻蜓有廣瀨妹蟌、斑灰蜻及高翔漭蜻等。可惜,由於分布局限及面對生境損失的壓力,廣瀨妹蟌及斑灰蜻分別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定為近危及易危物種。假若大家有機會到海邊的時候,不妨細心觀察一下,看看能否於紅樹林中找到這兩種特別的蜻蜓吧!
(相片﹕斑灰蜻(上圖)及廣瀨妹蟌(下圖))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