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哺乳動物小組也會進行洞棲性蝙蝠調查,觀察及普查棲息於香港各地區洞穴內的蝙蝠。所謂洞穴,包括天然洞穴,如岩洞及海蝕洞,引水道和棄置礦洞等。洞穴為蝙蝠提供了優良的庇護,讓牠們可避開天敵(如猛禽)的追捕。蝙蝠特別的身體構造,讓牠們可長時間把身體倒轉,懸掛於洞穴頂。蝙蝠一般晝伏夜出,並以昆蟲為主要食糧。每當冬天食物短缺時,大部份蝙蝠都會進入冬眠狀態。由於冬眠中的蝙蝠甚少活動並躲藏於洞穴內,這時候便成為了極為適合調查員進行普查的時機。 在去年的洞棲性蝙蝠調查中,我們發現罕見的霍氏鼠耳蝠(Myotis horsfieldii)聚居於西貢一條明渠中。根據過往記錄,每次調查只會發現1至2隻霍氏鼠耳蝠,但去年卻記錄了8隻,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新記錄! 其實棲居於山洞中的蝙蝠也有不同的冬眠習性,例如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sinicus)可以說是最喜愛跟同伴擠擁在一起冬眠的品種。有些洞穴會發現數百隻中華菊頭蝠一起棲息,看起來像一幅毛毛地毯倒掛在牆上,不時更會發現一些體形較大的中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混入中華菊頭蝠群的邊緣位置中,要格外留神才可找到牠們。 喜歡群居的還包括了香港體型最大的食蟲蝙蝠――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牠們冬眠時不會擠在一起,會預留展翼空間,看起來一隻一隻平均分布在牆上。 有些洞棲蝙蝠,如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ti),冬天時,大多單獨地或2-3隻躲在石隙裡,做調查時要仔細地搜查每一石隙或排水小洞,是十分吃力的工作。 蝙蝠受《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第170章)保護,任何人士未經許可,不得管有、狩獵或故意干擾牠們。蝙蝠是一種極容易受人類干擾的野生動物。如騷擾正在冬眠的蝙蝠,令牠們受驚而醒過來,損耗越冬的能量儲備,可能令牠們在春天來臨前死亡;繁殖中的蝙蝠也十分脆弱,不必要的騷擾可能令牠們受驚而遷移到環境較差的洞穴,甚至丟下養育中的幼蝠。礦洞或引水洞內滿布深坑、積水及碎石,為免發生意外,故呼籲市民不應隨便前往探險。由於蝙蝠極易受人類干擾和影響,大家應避免探訪蝙蝠聚居處。 (相片:罕見的霍氏鼠耳蝠(上圖)及中華菊頭蝠喜歡擠在一起過冬(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