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Live Eco-Map
English
簡体中文
主頁
在線生態地圖
物種分佈
生態網誌
生態360
生物多樣性全面體
聯絡我們
重要告示
遵守2A級無障礙圖示,萬維網聯盟(W3C)- 無障礙網頁倡議(WAI) 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2.0
鳥類組
蝴蝶組
蜻蜓組
淡水魚組
兩棲及爬行動物組
哺乳動物組
紅樹林與共生動物群組
生態網誌 - 哺乳動物組
主題 蝠蝠 15/10/2012
說起蝙蝠,大家大概會立刻聯想到常於黑夜行動的漫畫人物蝙蝠俠。蝙蝠晝伏夜出的習性當然家傳戶曉,但其他有關蝙蝠的種種又有多少人了解呢﹖這種謎一樣的動物在香港的數目如何?哺乳動物工作小組一直進行調查,希望進一步了解蝙蝠在香港的現況。

哺乳動物工作小組剛剛於八月初於米埔自然保育區進行了一次霧網基線調查,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職員一同參與,希望藉此增加大家對於米埔濕地一帶棲息的蝙蝠的認識和興趣。

該晚月明星稀,十分適合進行野外行動。我們一眾忙過不停,在短短1.5小時內,搜集了23隻蝙蝠。當中大部份為東亞家蝠 (Pipistrellus abramus),而其中一隻則是較為少見的中黃蝠 (Scotophilus kuhlii)。除了記綠落入霧網的蝙蝠外,我們亦同時使用超聲波探測器,辨認於四周飛行的蝙蝠。由於每種蝙蝠所發出的聲頻不一,透過分析錄得的聲頻,有助辨認不同的蝙蝠品種。正當我們在專注記錄之際,突然有人高呼錄得高於100千赫茲 (KHz) 的聲頻,遠高於常見的東亞家蝠 (一般頻率為48 – 55千赫茲),令我們大為興奮!因為這高頻的叫聲可能來自小菊頭蝠 (Rhinolophus pusillus) ―― 一種從沒在米埔被記錄過的品種。

為了進一步驗證,我們利用電腦程式把錄得的蝙蝠叫聲繪成超聲波圖,結果一目了然。原來這高頻的叫聲並不是小菊頭蝠,而是東亞家蝠所發出的高音和弦。這種和弦般的叫聲是蝙蝠經常發出的訊號,但由於頻率較高容易在空氣中衰減,所以只有近距離才可以探測得到。雖然空歡喜一場,但這也成了當晚一段有趣的小插曲。

於香港有記錄的蝙蝠品種共有26種,牠們大多居住於山洞、樹林或建築物中,而一些適應力強的蝙蝠,如東亞家蝠,則常於市區出沒。如果想觀賞蝙蝠而又不希望打擾牠們的居所,大家可以在傍晚時份到各大公園走走,其實也不難發現這種謎一樣的小動物在空中飛行及覓食。其實人與蝙蝠的距離也不是想像般這麽遠!

(相片﹕架於米埔的霧網及東亞家蝠的高音和弦超聲波圖)
  生態網誌圖片 生態網誌圖片
 
主題 蝠蝠 1/08/2012
你可知道水獺(音:擦)是本地罕見的野生動物?其實棲居於本港的水獺品種為歐亞水獺,屬半水棲的哺乳動物,牠們大部分時間在河溪、池塘、基圍、河口等濕地覓食,也有部分時間棲於陸地上。牠們在香港的分布範圍十分狹窄,近年只在新界北及西北一帶發現牠們的踪影。以往我們在紅外線相機調查中,牠們的記錄少之又少,就算跑到米埔自然保護區內安裝相機,在好幾個月的調查期間,幸運的話也大多只能拍攝到牠們一至數次出現。所以這個品種一直被視為本地最稀有的野生哺乳動物之一。

最近我們於某紅樹林內安裝了一部紅外線相機,在短短的一個半月內,這相機合共拍攝到超過二十多次水獺出現的記錄!即差不多每兩天水獺就出現一次!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大驚喜,因為過往相機所拍攝的相片中,稀有動物(還包括穿山甲和食蟹獴)的出現率只有千分之二至四!而為了能更容易觀察鏡頭下動物的動態,每一次動物行經紅外線相機前並觸發相機拍攝時,相機都會拍攝十張連環快拍(一個“trigger”),一般數月內相機會拍下數百至數千張相片,當中最多亦只有數十張(數個trigger)是稀有動物的相片,大部分時候也只有一些如野豬或赤麂等常見動物的相片;而這次於一個半月內所拍攝的四百多張相片當中,竟然有三百多張是水獺的相片!

其實在這紅樹林安裝相機時,我們便發現泥地上有一塊纖維板,板上有些動物的爪痕,我們早就懷疑是由水獺造成的,因此我們在旁邊的樹上安裝了紅外線相機以作觀察。結果從相機的記錄得到證明,但想也想不到活潑的水獺會把纖維板當作“玩具”:潮漲時,在連環快拍下我們記錄到水獺從水中跳上纖維板,把纖維板當作“浮板” 使用;潮退時,當潮水將纖維板沖至傾斜時,水獺會把纖維板當作“滑梯”般上下不停走動。不過最可惜的是,我們很難從相片分辨不同的水獺個體,到底總共有多少隻水獺跑到纖維板附近遊玩呢?

(相片:紅樹林中的纖維板﹔將纖維板當作“浮板”的水獺﹔及將傾斜了的纖維板當“滑梯”玩耍的水獺)
  生態網誌圖片 生態網誌圖片 生態網誌圖片
 
1  2  3  4  5  6  7  8  9  10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