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Live Eco-Map
English
簡体中文
主頁
在線生態地圖
物種分佈
生態網誌
生態360
生物多樣性全面體
聯絡我們
重要告示
遵守2A級無障礙圖示,萬維網聯盟(W3C)- 無障礙網頁倡議(WAI) 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2.0
鳥類組
蝴蝶組
蜻蜓組
淡水魚組
兩棲及爬行動物組
哺乳動物組
紅樹林與共生動物群組
生態網誌 - 哺乳動物組
主題 蝠蝠 30/03/2017
我們之前介紹過哺乳動物小組追蹤猴子和果子狸,為牠們戴上GPS頸圈以衛星定位記錄牠們的位置,收集牠們活動及生態數據。而野豬也是我們研究對象之一。

我們曾為被捕獲的野豬戴上GPS頸圈,嘗試追蹤牠們野放後的動向。野豬所用的頸圈是透過手機網絡把定位數據傳送到電腦的接收器,並設有自動脫落裝置,在特定時間後會自動分離脫落,避免頸圈長期留在野豬身上,而我們亦能回收該頸圈再重複使用。

可惜的是,頸圈的自動脫落裝置很多時未能派上用場,因為頸圈很容易從野豬頭部滑出。外國亦有研究員遇到類似情況。因為野豬的頸部粗大,頸圈難以穩扣;而且野豬有用樹幹、大石摩擦身體的習慣,亦經常穿越茂密的植物叢,因此增加頸圈因鈎刮而脫落的機會。我們拾回頸圈的位置,多是底層長滿植物的地方。其中兩次的發現地點更被植物「屏障」包圍,而「屏障」裡面原來別有洞天,是一塊非常寬闊的泥巴空地,相信是野豬休息的地方。

目前我們只成功從數隻被放歸野外的野豬身上取得一些定位數據,雖然有些頸圈於2-3星期後便從野豬身上滑出,但所錄得的定位數據顯示這些野豬的活動範圍甚廣,主要留在郊野地方活動。

(相片:發現頸圈的地點被植物「屏障」包圍(上圖)及野豬在植物「屏障」後的休息地點(下圖))

  生態網誌圖片 生態網誌圖片
 
主題 蝠蝠 7/07/2016
蝙蝠是夜行性動物,為了在黑夜清晰觀察周遭環境,牠們演化出一套快速而有效的超聲波回聲定位系統(Echolocation),令牠們可以在漆黑的叢林中穿梭飛翔,飛掠捕食昆蟲及喝水。由於每種蝙蝠所發出的超聲波都不盡相同(例如:聲頻、能量、波長及頻率等等),所以我們已開始建立一個香港蝙蝠聲紋資料庫,並利用不同的超聲波探測器進行蝙蝠生態普查,藉此進一步了解本地的蝙蝠分布及發掘潛在的未知物種。

近年,蝙蝠專用的超聲波探測器越趨成熟及多元化,最新的型號更可以設置在戶外排程錄音近30天。我們採用了一種以WAV格式作記錄音檔的自動排程超聲波錄音器,設定每日在蝙蝠活動最頻繁的時段錄音。這一方面可以記錄到最多的蝙蝠品種,一方面亦能節省電量去增加調查的日數。但是,設置錄音器的位置可對調查結果造成直接的影響:錄音器設置在密林中的溪流旁,一般只會記錄到較常見的東亞家蝠(Pipistrellus abramus)、菊頭蝠屬品種(Rhinolophus spp.)、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及扁臚蝠(Tylonycteris pachypus)等等;而設置在開闊水體旁,則可以記錄到更多品種,如中華山蝠(Nyctalus plancyi)、中黃蝠(Scotophilus kuhlii)、灰伏翼(Hypsugo pulveratus)等等偏愛高空飛行的品種;但設置在樹冠層旁,便很難記錄到偏愛貼近水面覓食的品種,如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ti)及霍氏鼠耳蝠(Myotis horsfieldii)。因此,就著調查地點及目標品種,我們會採用不同的調查策略。

自動排程超聲波錄音器與紅外線自動攝影相機一樣,長期設置在郊野地方必然會承受一定的損耗及壓力。設置在麥克風上的防風綿便是犧牲者,在不同昆蟲的長期咬嚙下,我們每次檢查錄音器時都看見它傷痕累累,有的甚至被螞蟻入侵。可幸的是,重要的超音波接收器無受到破壞,這已經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相片:一部設置在水池旁的自動排程超聲波錄音器。麥克風微微指向天空,一方面可以減少來自水面的回聲反彈造成干擾,一方面可以記錄到在高空飛過的蝙蝠品種。)

  生態網誌圖片
 
1  2  3  4  5  6  7  8  9  10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