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Live Eco-Map
English
繁體中文
主页
在线生态地图
物种分布
生态网志
生态360
生物多样性全面体
联络我们
重要告示
遵守2A级无障碍图示,万维网联盟(W3C)- 无障碍网页倡议(WAI) 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2.0
鳥類組
蝴蝶組
蜻蜓組
淡水魚組
兩棲及爬行動物組
哺乳動物組
紅樹林與共生動物群組
生态网志 - 哺乳动物组
主题 蝠蝠 30/03/2017
我们之前介绍过哺乳动物小组追踪猴子和果子狸,为牠们戴上GPS颈圈以卫星定位记录牠们的位置,收集牠们活动及生态数据。而野猪也是我们研究对象之一。

我们曾为被捕获的野猪戴上GPS颈圈,尝试追踪牠们野放后的动向。野猪所用的颈圈是透过手机网络把定位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的接收器,并设有自动脱落装置,在特定时间后会自动分离脱落,避免颈圈长期留在野猪身上,而我们亦能回收该颈圈再重复使用。

可惜的是,颈圈的自动脱落装置很多时未能派上用场,因为颈圈很容易从野猪头部滑出。外国亦有研究员遇到类似情况。因为野猪的颈部粗大,颈圈难以稳扣;而且野猪有用树干、大石摩擦身体的习惯,亦经常穿越茂密的植物丛,因此增加颈圈因钩刮而脱落的机会。我们拾回颈圈的位置,多是底层长满植物的地方。其中两次的发现地点更被植物「屏障」包围,而「屏障」里面原来别有洞天,是一块非常宽阔的泥巴空地,相信是野猪休息的地方。

目前我们只成功从数只被放归野外的野猪身上取得一些定位数据,虽然有些颈圈于2-3星期后便从野猪身上滑出,但所录得的定位数据显示这些野猪的活动范围甚广,主要留在郊野地方活动。

(相片:发现颈圈的地点被植物「屏障」包围(上图)及野猪在植物「屏障」后的休息地点(下图))

  生態網誌圖片 生態網誌圖片
 
主题 蝠蝠 7/07/2016
蝙蝠是夜行性动物,为了在黑夜清晰观察周遭环境,牠们演化出一套快速而有效的超声波回声定位系统(Echolocation),令牠们可以在漆黑的丛林中穿梭飞翔,飞掠捕食昆虫及喝水。由于每种蝙蝠所发出的超声波都不尽相同(例如:声频、能量、波长及频率等等),所以我们已开始建立一个香港蝙蝠声纹数据库,并利用不同的超声波探测器进行蝙蝠生态普查,藉此进一步了解本地的蝙蝠分布及发掘潜在的未知物种。

近年,蝙蝠专用的超声波探测器越趋成熟及多元化,最新的型号更可以设置在户外排程录音近30天。我们采用了一种以WAV格式作记录音档的自动排程超声波录音器,设定每日在蝙蝠活动最频繁的时段录音。这一方面可以记录到最多的蝙蝠品种,一方面亦能节省电量去增加调查的日数。但是,设置录音器的位置可对调查结果造成直接的影响:录音器设置在密林中的溪流旁,一般只会记录到较常见的东亚家蝠(Pipistrellus abramus)、菊头蝠属品种(Rhinolophus spp.)、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及扁胪蝠(Tylonycteris pachypus)等等;而设置在开阔水体旁,则可以记录到更多品种,如中华山蝠(Nyctalus plancyi)、中黄蝠(Scotophilus kuhlii)、灰伏翼(Hypsugo pulveratus)等等偏爱高空飞行的品种;但设置在树冠层旁,便很难记录到偏爱贴近水面觅食的品种,如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ti)及霍氏鼠耳蝠(Myotis horsfieldii)。因此,就着调查地点及目标品种,我们会采用不同的调查策略。

自动排程超声波录音器与红外线自动摄影相机一样,长期设置在郊野地方必然会承受一定的损耗及压力。设置在麦克风上的防风绵便是牺牲者,在不同昆虫的长期咬啮下,我们每次检查录音器时都看见它伤痕累累,有的甚至被蚂蚁入侵。可幸的是,重要的超音波接收器无受到破坏,这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相片:一部设置在水池旁的自动排程超声波录音器。麦克风微微指向天空,一方面可以减少来自水面的回声反弹造成干扰,一方面可以记录到在高空飞过的蝙蝠品种。)

  生態網誌圖片
 
1  2  3  4  5  6  7  8  9  10  More>>